餐饮卫生标准

餐饮卫生标准是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餐饮卫生标准:

厨房卫生要求

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地面应由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

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配有专用冷藏设施、洗涤消毒和符合要求的更衣设施,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5°C。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C。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库房卫生要求

仓库、采购与负责验收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验收货物,严禁腐烂变质的食品入库。

运输、装卸、堆放食品时,特别是无包装食品,严禁乱堆乱放,生熟混放及盛装器具混用。

食品车辆、器具、场地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整理,不得有血污、残渣及腥臭味。

入库食品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分门别类整齐堆码,食品应垫高离地隔墙存放。

粗加工卫生要求

首先检查食品质量,严禁加工使用腐败变质、发霉、虫蛀、掺假或其他有害食品。

餐饮服务场所卫生要求

场所的选址、布局和设计应合理,符合卫生要求,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场所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清洁和维护地面、墙面、天花板等。

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排水设施。

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提供肥皂、洗手液等卫生用品。

餐饮服务人员卫生要求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勤剪指甲等。

接受专业的卫生培训,了解并掌握餐饮服务卫生知识和技能。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明上岗。

在工作过程中应佩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食品。

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卫生要求

食品采购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食品储存应分类、分区、分层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和变质。

食品加工应遵循卫生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清洁、消毒和维护,避免污染食品。

餐饮服务环境卫生要求

环境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环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温度控制设施,确保环境舒适。

环境应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避免垃圾堆积和污染。

环境应定期进行害虫防治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餐厅环境设备卫生要求

地面、墙面、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干净、无灰尘、无污迹。

餐具、杯具、玻璃器皿等应清洁完好,消毒严格。

备餐柜、展示柜、冰箱等应干净整洁,无灰尘、污迹。

GB 31654-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餐饮服务活动中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配送和餐(饮)具、食品容器及工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的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的食品安全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适用于餐饮服务经营者和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从事的各类餐饮服务活动。

以上标准有助于确保餐饮业的卫生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健康。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法规的更新而有所变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最新的法规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