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起源
中国测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古代,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
大禹治水时期
大禹治水时进行了测绘工作,这是有组织测绘工作的最早记载。《史记》中记载:“(大禹)左准绳,右规矩”,说明大禹在治理洪水时使用了测量工具,并且“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商代
甲骨文材料证明商代已经出现大地域国家的早期特征,国家领土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这表明商代已经有了测绘的需求和技术。
先秦时期
先秦测绘起源于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初步认识,并逐渐发展为广泛应用于土地划分、工程建设、军事部署、天文观象等方面的实用技术。这一时期产生了早期的测量工具,如木垂球和木觇标墩。
西周
西周散氏盘是西周时期的地图,铭文记述了夨国赔偿给散国的两地界线、走向以及测定顺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界线测量及地图的实证。
古代地图
夏禹铸九鼎的传说中提到了九鼎图,这是关于地图的最早记载之一。《周礼》中也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金玉锡石之图”等记载。
其他早期测绘工具和应用
公元前3世纪前,中国人已知道天然磁石的磁性,并已有某些形式的磁罗盘。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南宫说等人在张遂(一行)的指导下,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实地弧度测量。
综上所述,中国测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随后在商代、先秦时期以及西周时期,测绘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这些早期的测绘工作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还为后来的军事、天文观测和地图制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