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厨具发展历史

中国厨具历史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新石器时代及以前的炊具

石烹时代:人类最初的熟食法是火烹法,后来发展为石燔法和皮烹法。

陶烹时代:新石器时代,古人开始使用泥包裹食物放到火中烤熟,是为包烹法。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饮食生活推向一个文明、卫生的新时期。

夏商周时期及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器时代:夏、商、周三代是使用青铜器的典型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至春秋已达到完美程度。青铜器弥补了陶器易碎的不足,逐步取代陶器,铜烹时代到来。

铁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铁质锅釜崭露头角,为油烹法的问世准备了条件。

秦汉时期

炊具多样化:炊具主要有箸、勺、碗、盏、盘、钟、壶、钵、盆、箪、笥、杯、卮、尊、案等。

炉灶改进: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并且有了台灶,烟囱由垂直向上改为“深曲”通火。逐步使用煤炭窑,有利于掌握火候。

隋唐五代宋金元

瓷器时代: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铜墙铁壁质和漆质餐具。唐代银器的制作工艺十分高超,宋代出现了青瓷餐具。

新型餐具:唐代还出现了象牙餐具、玻璃餐具等。

明清时期

瓷器普及:瓷器成为最普遍的餐具,质量工艺也日趋精美。明代发明的铁锅、铁饭煲等炊具使得烹饪更加方便快捷。

筷子普及:明代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餐具——筷子,成为中国人用餐时的重要工具之一。

近现代

多样化发展: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炊具也日趋多样化。出现了平底锅、煎锅、炒锅、高压锅、陶瓷锅、锗陶瓷电压力锅等多种新型炊具。

总结:

中国厨具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石烹到陶烹,再到青铜器和铁器的转变,最终发展到瓷器和现代化炊具的多样化阶段。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炊具和烹饪方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技术进步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