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餐饮概括
汉代的餐饮文化概括如下:
主食
五谷:汉代的五谷是黍(稷)、粟、麦、菽、稻,即黄米、小米、小麦、大豆、水稻。
地域性主食:如四川一带种植芋头,岭南一带种植甘薯等。
加工方式:粮食根据加工精粗不同分为四等,粗米叫砺米,依次为粱米、稗米等。汉代人掌握了将谷物磨成粉末或春成粉末的技术,并可制作各种饼食。
副食
肉类:畜类有牛、马、羊、狗、猪、鹿等,汉人还吃心、舌、肺、胃、肠等杂碎。禽类有鸡、鸭、鹅、雁、鸽等,也吃鸡蛋。鱼类有鲤鱼、鲡鱼、鱿鱼等,以及江河中的螺蚌贝蛤等。
蔬菜瓜果:汉代农业的发展使得各色蔬果丰富,成为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制作:包括羹(肉汤)、炙(烤)、煎、熬、蒸、炸、脯(咸肉)、月昔(干肉)和酿(肉酱)、鳍(鱼酱)。
餐制
一日三餐制:从汉代起,传统的一日两餐制普遍向一日三餐制转变,时称“三食”。
早餐:称“寒具”。
午饭:称“中饭”或“过中”。
晚餐:叫“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