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的借景
在景观设计中,“借景”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它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将外部的自然或人造景观融入到园林内部,以此来丰富园林的景观层次,增强园林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借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远借:
将园外远处景物借入园中。例如,在滨水的园林中,可以从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借园外水面给人以开阔之感。
邻借:
相邻景色的借取。在园林景观效果图中,无论是亭、阁、山水、花木等等,只要是可以利用成景的景物都可以邻借。
仰借:
将园外的高大景物利用仰视的方式借入到园中。例如,处于山脚下的园林,可以利用其背后环绕的群山来丰富园林的景色。
俯借:
在园林景观效果图中,利用高视点来居高临下的俯视低处景物。俯视景色一般视野开阔,景邻借象万千。
互借:
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观对方的景物。
应时借:
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借虚景:
通过借虚景来实现,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和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巧妙地借用了“天光云影”。
借声:
自然界的声音多种多样,园林中所需要的是能激发感情、怡情养性的声音。远借寺庙的暮鼓晨钟,近借溪谷泉声、林中鸟语;秋借雨打芭蕉、春借柳岸莺啼,凡此均可为空间增添诗情画意。
借色:
夜色中的月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有趣的寓意,因此在借色组景中最为常见。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都以借月色组景而得名。
通过这些借景手法,设计师能够打破园林空间的界限,扩大视觉空间,创造出深远的意境,使园林设计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