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珠峰的故事

测绘珠峰的故事始于1714年,当时清政府派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对珠峰进行了初步测量,并在《皇舆全览图》上标注了位置,定名“朱母郎马阿林”。然而,这次测量并没有留下高程数据。直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属印度测量局才通过遥测确定了珠峰的高程为8840米,并将其确认为世界最高峰。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决定精确测量珠峰的高度,并将其作为新中国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以下是测绘珠峰的主要历程:

1966年和1968年的测量

1966年,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合作,两次组队首次对珠峰高程进行测定。这两次测量未在峰顶树立测量觇标,也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因此高程未公布。

1968年,郁期青等人参与了补测任务,完成了高程的测定工作。

1975年的测量

1975年3月,中国第三次对珠峰进行测量。5月27日,中国登山运动员从北坡登上峰顶,竖起红色金属测量觇标,并测量了峰顶积雪厚度。7月23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珠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已减去积雪厚度0.92米)。

2020年的测量

2020年,中国再次开展珠峰高程测量。任秀波等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并进行了精确测量。这次测量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重力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等,最终测得珠峰的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这些测绘工作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在测绘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最终实现了对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并为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