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展现出以下特点:

生理与心理变化:

随着身体生理的变化,中学生渴望独立,并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形象,并意识到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自我主体性评价增强:

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只在乎老师和家长的赞赏,他们更倾向于与性格相投、能相互理解的同学交往。

同伴关系重要性增加:

同伴交往是中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主要方面,与异性同伴的关系通常好于同性同伴。

与父母关系变化:

中学生经历反抗期,逐渐走向自主自立。

与教师关系变化:

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通常保持在较低水平,主要在学习、工作上与老师发生联系,不再盲目接受教师。

克服团伙交往方式:

中学生逐渐从团伙式的交往转向更为个体化的朋友关系,友谊在他们的生活中变得至关重要。

性别意识与兴趣: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生开始意识到性别问题,并对彼此产生兴趣,但表达方式可能相反。

小团体与忠诚感:

中学生倾向于加入非正式的小团体,成员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和行为约束力。

心理隔阂与交往障碍:

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和自尊心的增强,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闭锁、防御等心理障碍。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逐渐形成更为复杂和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