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四大晶体

高中化学四大晶体

高中化学中涉及的四大晶体类型及其特点如下:

离子晶体

概念:由离子组成,离子间通过离子键连接。

组成:通常包含强碱、大多数盐类、活泼金属氧化物。

物理性质

熔沸点较高。

硬度较大。

溶解性:易溶于水,难溶于大多数溶剂。

实例:氯化钠(NaCl)、氯化铵(NH4Cl)。

原子晶体

概念:由原子组成,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连接。

组成:包括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

物理性质

熔沸点非常高。

硬度很大。

实例:金刚石、硅(Si)、硼(B)。

分子晶体

概念:由分子组成,分子间通过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等)连接。

组成:大多数为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晶体硅(硅属于原子晶体,此处可能有误),但晶体硼除外;氧化物、但二氧化硅除外;所有的酸及非金属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等。

物理性质

熔沸点较低。

硬度小。

实例:水(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

金属晶体

概念: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移动的电子组成,形成金属键。

组成:包括金属单质及合金,液态汞除外。

物理性质

熔沸点一般较高。

硬度多数较大,少数较小。

实例:铁(Fe)、铜(Cu)、铝(Al)。

需要注意的是,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具有三维空间的周期性,隔一定的距离重复出现,这种周期性规律是晶体结构中最基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