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非遗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研究是一个跨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主题,它关注那些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表达形式,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等。以下是对非遗文化研究文献的综述,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类组织:

国外研究综述

推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外学者关注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Michael S. Simon(2000)等研究了土著文化在旅游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并探讨了立法保护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商品化与本真性:Dan Knox(2008)等研究了民谣再创作和游客对改编态度的变化,揭示了游客真实性诉求的复杂性。

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Saphinaz-Amal Naguib(2013)等探讨了博物馆如何记录、保护和维持移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国内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非遗的概念、内涵、保护历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趋势:从2003年至2011年的研究趋势来看,非遗文化研究呈现出越来越热的趋势,研究成果数量逐年增加。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学术期刊、专著等文献资料,对非遗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选取具体的非遗项目或社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保护和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