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挑食偏食的文献综述
幼儿挑食偏食的文献综述
幼儿挑食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以下是对幼儿挑食研究的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
偏食行为:通常指在正常儿童饮食中有3种以上食品不吃的情况。
现状研究
普遍性:多项研究表明,幼儿挑食行为在学龄前儿童中较为普遍,发生率超过半数。
研究数据:
梅节等(1998):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中挑食和厌食是主要问题。
周立清(2007):幼儿中挑食偏食行为比例较大。
魏梅、袁丽娟(2008):超过一半的儿童有挑食、偏食现象。
徐浙宁、顾秀娟等(2008):偏食现象的幼儿比例高达82.4%,有“零食偏好”的幼儿达到51.7%。
王怀平、王敏(2009):74.1%的幼儿有偏食现象。
敖春美(2010):59.6%的调查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现象,57.7%的菜肉摄入不均。
原因研究
食物本身
日常饮食单调,父母不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搭配和多样化。
家庭因素
家长的“榜样作用”可能影响孩子。
家长的烹饪方法和食物准备方式。
家庭环境和饮食习惯。
进餐行为研究
国内
古代《蒙学通书》中强调饮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在餐前及进餐中可能忽略幼儿心理状态,存在催促、喂饭、强制添饭的情况。
餐桌教育策略包括创设愉悦环境、合理安排进餐时间、游戏引导进餐、鼓励代替训斥等。
国外
美国学者布朗(2008)认为饮食习惯与个人性格密切相关,父母应重视学前儿童对不同类别食物的好奇心。
诱导幼儿进餐的方式需避免形成依赖。
结论
幼儿挑食行为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食物选择、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这些因素,采取适当的策略来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