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用机制砂的细度波动标准如何?

沥青用机制砂的细度波动标准

一、引言

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路面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工程中。机制砂作为沥青混凝土的主要骨料之一,其细度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细度波动是机制砂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用机制砂的细度波动标准。

二、细度波动定义

细度波动是指机制砂中不同粒度的颗粒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细度波动过大,会导致沥青混凝土的级配不均匀,从而影响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控制细度波动是确保沥青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三、细度波动标准

  1. 细度波动等级划分

根据我国《沥青混凝土用砂》标准(GB/T 14685-2011),机制砂的细度波动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1)优等品:细度波动不大于2.0%。

(2)一等品:细度波动不大于3.0%。

(3)合格品:细度波动不大于4.0%。


  1. 细度波动检测方法

细度波动检测采用筛分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将待测机制砂样品置于筛分装置中,按标准规定进行筛分。

(2)分别称取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各筛孔的通过率。

(3)计算细度波动值,公式如下:

细度波动值 = (通过率最大值 - 通过率最小值)/ 通过率最大值 × 100%

四、细度波动控制措施

  1. 优化原料开采和加工工艺

(1)合理选择原料,提高原料质量。

(2)优化破碎和筛分工艺,降低破碎过程中的细度波动。


  1.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1)严格控制原料质量,确保原料满足细度波动要求。

(2)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细度波动问题。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1. 优化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根据工程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2)根据细度波动情况,调整砂率、矿粉含量等参数,降低细度波动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五、结论

细度波动是沥青用机制砂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细度波动标准的了解和掌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细度波动,可以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重视细度波动控制,提高沥青混凝土质量。

猜你喜欢:矿用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