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品种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机制砂,又称人工砂,是采用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从硬质岩石中生产的砂。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机制砂作为混凝土和砂浆的主要骨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以下是机制砂品种的技术要求:
一、粒度组成
粒度范围:机制砂的粒度范围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通常为0.16mm至5mm。对于不同用途的混凝土,粒度范围有所不同。
粒度分布: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均匀,不应出现明显的偏析现象。具体要求如下:
- 粒度小于0.16mm的细粒含量应小于5%;
- 粒度大于5mm的粗粒含量应小于15%;
- 粒度小于0.16mm的细粒含量与粒度大于5mm的粗粒含量之和应小于20%。
二、含泥量
含泥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机制砂的含泥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 含泥量应小于3%;
- 当含泥量超过3%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三、泥块含量
泥块含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大于0.63mm的颗粒含量。泥块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因此,机制砂的泥块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 泥块含量应小于1%;
- 当泥块含量超过1%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是反映机制砂粗细程度的指标。细度模数越大,表示机制砂越粗。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对细度模数的要求不同。以下为常见混凝土对细度模数的要求:
- 普通混凝土:2.3~3.0;
- 高性能混凝土:2.6~3.0;
- 轻骨料混凝土:2.0~2.5。
五、碱活性
碱活性是指机制砂中的活性成分与混凝土中的碱反应产生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因此,机制砂的碱活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 碱活性指数应小于0.6;
- 当碱活性指数超过0.6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六、氯离子含量
氯离子含量是指机制砂中氯离子的含量。氯离子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因此,机制砂的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 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6%;
- 当氯离子含量超过0.06%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七、硫酸盐含量
硫酸盐含量是指机制砂中硫酸盐的含量。硫酸盐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机制砂的硫酸盐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 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5%;
- 当硫酸盐含量超过0.5%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机制砂品种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粒度组成、含泥量、泥块含量、细度模数、碱活性、氯离子含量和硫酸盐含量等方面。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机制砂质量满足工程需求。
猜你喜欢:智能化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