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衔接的文献综述
语篇衔接的文献综述
语篇衔接理论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由Halliday和Hasan在1976年出版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中首次提出。该理论关注语言如何在句子和段落之间建立联系,以保持语篇的连贯性。语篇衔接理论涵盖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五大范畴。
发展历程
早期研究:集中在语篇中的词汇和语法衔接手段,如指称、替代、省略等。
中期理论:关注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近期发展:探讨语篇的动态性和语境在衔接中的作用,如格莱斯(Grice)的合作原则和索绪尔(Saussure)的符号学理论。
主要研究成果
词汇衔接:通过词汇的选择和使用实现语篇连贯,包括指称、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
语法衔接:通过语法手段实现语篇连贯,如指称、替代、省略等。
应用研究
教育领域: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教学研究,如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
翻译领域:语篇衔接理论在商务英语笔译中的应用。
语言测试: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识别和理解英语语篇中衔接手段的能力。
文献回顾
张德禄、陈海庆、张绍杰、胡壮麟、李霏、陶雯雯、刘勇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篇衔接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在教学、翻译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