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文献综述摘要

关于人生的文献综述摘要

关于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研究综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研究分期:

第一时期(1982年—1990年):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重点在于人物形象、价值取向、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评价视角单一,带有较强的社会功利性。

第二时期(1991年—1999年):研究进入稳健发展阶段,更多地将《人生》放在路遥整体创作框架中进行考察,尤其是与《平凡的世界》相比较,探讨路遥创作思想、方法、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第三时期(2000年—2006年):研究进入成熟期,研究重点转向包括女性主义、心理学、文化学等多理论框架下的综合性研究,研究视野更加开阔。

2. 研究特点:

人物研究:研究重点由单一人物形象转向多元化,探讨人物与作品主题、艺术特色的关联。

主题研究:关注作品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作品中人物与《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关联。

比较文学:开始探讨路遥创作对中外文学的学习和借鉴,如对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白描手法的继承,以及对外国文学如法俄现实主义和欧洲浪漫主义学中抒情笔法的借鉴。

3. 研究成果:

人物形象分析:对高加林和刘巧珍等人物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悲剧的根源。

创作思想探讨:分析了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及其对保守现实主义的突破,指出路遥在“城乡交叉地带”的抒写、社会矛盾的揭示、主体意识的强化和心理剖析等方面的贡献。

作品影响研究:探讨了孙少安、孙少平等人物与《人生》中高加林形象的延续和裂变,以及路遥作品对“城乡交叉地带”的解读。

4. 研究展望:

尽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尤其是在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及其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方面。

以上综述基于提供的参考信息,并综合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特点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