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或“人才租赁”,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业务需要,将劳动者派遣到其他单位工作,由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向派遣单位支付劳务派遣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派遣用工形式逐渐普及。然而,由于劳务派遣涉及三方主体,其法律法规较为复杂。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

一、劳务派遣的基本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基础性法律,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劳务派遣的基本原则、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以及劳务派遣协议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是我国劳动领域的基本法律,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关于劳动合同、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对劳务派遣制度也具有指导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其中,关于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劳动保障等方面的规定,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也有一定影响。

二、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细则

  1. 劳务派遣单位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注册成立,具有法人资格;

(2)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

(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4)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

(5)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


  1. 劳务派遣协议

劳务派遣协议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派遣工种、岗位、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

(2)派遣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3)派遣工的劳动保护、劳动条件;

(4)派遣工的培训、考核、奖惩等;

(5)协议期限、变更、解除和终止;

(6)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1. 劳务派遣工

劳务派遣工享有以下权利:

(1)获得劳动报酬;

(2)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3)依法参加工会的权利;

(4)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5)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

劳务派遣工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

(3)完成工作任务;

(4)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1. 用工单位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劳务派遣费用;

(2)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3)为劳务派遣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4)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社会保险费;

(5)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务派遣协议。


  1. 劳务派遣的监督管理

(1)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务派遣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2)工会组织依法对劳务派遣活动进行监督;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权对劳务派遣活动进行监督。

三、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改革

近年来,我国对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多次改革,旨在规范劳务派遣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改革措施:

  1. 限制劳务派遣用工比例,规定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比例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2. 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管,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具备一定的资质条件。

  3. 规范劳务派遣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4. 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总之,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法律法规和细则。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劳务派遣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猎头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