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砂当量标准对砂石加工工艺有何影响?

机制砂砂当量标准对砂石加工工艺的影响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砂石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与耐久性。近年来,机制砂因其成本较低、供应稳定等优点,逐渐成为砂石市场的主要来源。然而,机制砂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保证建筑用砂的质量,我国制定了相应的砂当量标准。本文将探讨机制砂砂当量标准对砂石加工工艺的影响。

一、机制砂砂当量标准的制定背景

机制砂是指由人工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制成的砂。与传统河砂相比,机制砂具有成本较低、供应稳定等优点,但在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规范机制砂的生产和使用,我国于2011年发布了《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其中规定了机制砂的砂当量标准。

砂当量是指机制砂与河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时,达到相同强度所需要河砂占混凝土总用砂量的百分比。砂当量标准主要针对机制砂中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石粉含量等指标进行限制,以确保机制砂的质量。

二、机制砂砂当量标准对砂石加工工艺的影响

  1. 破碎工艺

砂当量标准对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提出了要求,这直接影响到破碎工艺的选择。为了满足砂当量标准,破碎工艺需要调整破碎比和产品粒度分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碎比:为了提高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破碎比应适当增大。但过大的破碎比会导致破碎能耗增加,同时影响破碎效率。

(2)产品粒度分布:根据砂当量标准,机制砂的产品粒度分布应尽量均匀,避免出现过多的细料和粗料。因此,破碎工艺需要调整筛分设备,以实现产品粒度分布的优化。


  1. 筛分工艺

筛分工艺是砂石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机制砂的砂当量有直接影响。为了满足砂当量标准,筛分工艺需要以下调整:

(1)筛孔尺寸:根据砂当量标准,筛孔尺寸应适当减小,以提高机制砂的细度模数。

(2)筛分效率:提高筛分效率,减少因筛分不充分导致的细料损失。


  1. 清洗工艺

清洗工艺是去除机制砂中泥粉等杂质的重要环节。砂当量标准对机制砂的含泥量和石粉含量提出了限制,这要求清洗工艺进行调整:

(1)清洗设备:选择合适的清洗设备,如振动筛、滚筒筛等,以提高清洗效果。

(2)清洗时间:根据机制砂的含泥量和石粉含量,调整清洗时间,确保清洗效果。


  1. 配合比设计

砂当量标准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有一定影响。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机制砂的砂当量、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指标进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结论

机制砂砂当量标准对砂石加工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满足砂当量标准,砂石加工企业需要调整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以提高机制砂的质量。同时,混凝土设计人员也需要根据机制砂的指标,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耐久性。总之,机制砂砂当量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建筑用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磨矿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