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基线特征怎么写的好

论文基线特征怎么写的好

基线特征是临床研究中用于描述患者在研究开始时的基本状况的表格,通常在论文结果的第一部分展示,如“表1”。它包含了入组患者的所有基线信息,如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既往个人史、病史、治疗史等。以下是撰写基线特征表的一些要点:

明确性

描述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

列出患者的临床特征,如诊断、分期、症状、体征等。

包括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描述患者的既往个人史和病史,如手术史、过敏史、家族史等。

列出患者接受过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放疗等。

完整性

确保所有入组患者的基线信息都被记录,以便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分析。

对比性

如果研究包含对照组,基线特征表应同时展示对照组的信息,以便进行组间比较。

清晰性

使用表格形式展示数据,使信息一目了然。

表格中应包含变量名称、数值、单位等,并标注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规范性

按照学术规范和期刊要求格式呈现,如使用三线表。

描述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如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

注意事项

避免用文字描述患者的基线信息,而应使用表格形式展示。

基线特征表有助于读者理解研究对象的初始状态,为后续结果分析提供基础。

撰写基线特征表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读者理解研究设计和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时,清晰的表格格式和规范的描述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