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测绘历史沿革

安徽测绘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并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光绪年间的测绘机构

光绪16年(1890年)闰二月,成立“安徽省舆图公所”,后改为“安徽省舆图局”,负责《清会典图·安徽舆地图》的绘制工作。

光绪21年(1895年),全省图绘制完成,包括总图、府图、直隶州并属图、直隶州本境图、散州图和县图共计74幅,并规定了不同比例尺。

光绪31年(1905年),安徽省督练公所参谋处设立“测绘科”,翌年改称“安徽陆军测量局”。

民国时期测绘机构

民国2年(1913年),安徽陆军测量局在安庆成立,隶属北洋政府参谋本部陆军测量总局,下设地形、制图两课及附设陆军测量学校。

民国15年(1926年),因经费不足业务停顿。

民国19年(1930年)2月,恢复成立“安徽省陆地测量局”,增设经界课。

民国26年(1937年)12月,安徽省陆地测量局被撤销,归并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地图特点

清代是中国近代测绘的起点,安徽地区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进行了多次地图测绘和修订,如《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地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