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做法
沉降观测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步骤,以下是沉降观测的基本做法:
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环境条件,建立水准控制网。
高层建筑物周围至少布置3个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00米。
水准点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埋深大于1.5米。
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应设置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位置,间距15-30米,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
观测点埋设要稳固,与建筑物内部联结牢靠。
选择观测时间
按照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观测。
首次观测应在基础承受少量荷载时进行,以获得完整的沉降数据。
使用仪器和方法
使用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或铜水准尺,也可使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
观测时采用闭合圈法或往返闭合方法,确保同一观察点的两次观测差不大于1mm。
进行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随着结构升高逐层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步步有校核,确保观测精度。
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观测点的高程值。
根据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分析建筑物的稳定性。
观测成果管理
沉降观测应有专用记录表和建筑物平面图,并绘制沉降分布图。
观测资料由专人整理,并定期提供给相关部门。
注意事项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观测过程中,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
当建筑物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并采取应急措施。
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助于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