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界名人
中国测绘行业的名人包括:
孔祥元:
1940年3月出生,辽宁锦州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大地控制测量教研室主任,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宁津生:
1932年10月生,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
王之卓:
1909年12月16日-2002年5月18日,河北丰润县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193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先林:
1939年4月19日生,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测绘专家,被誉为测绘界的“工人师傅”。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7年成为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教授级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首创了“李德仁方法”,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开发了三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中国测绘遥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24年6月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卫星导航定位、大地测量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重要贡献,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祖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专家,在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国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在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等领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大地测量基准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对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夏坚白:
1903年11月20日生于江苏常熟。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大地测量工程师文凭。1937年及1939年先后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测量学院特许工程师文凭和工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同济大学校长,武汉测绘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夏坚白毕生致力于我国测绘教育事业,是我国大地天文学的奠基人,中国当代测绘事业的开拓者。
方俊:
1904年10月26日生于广州,籍贯江苏武进。1923年唐山交通大学肄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初,方俊和曾世英编纂的《中华民国地形挂图》是中国第一幅较完整的地形图。他于1957年主持全国天文重力水准网和重力基本网的测量规划,提出方格模板计算方案,被苏联、东欧和我国的教科书称为“方俊方格模板法”。他在地图投影、天文重力水准、垂线偏差估算、潮汐改正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名人在测绘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中国测绘科学和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