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遥感基础知识

遥感是一种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它利用传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辐射和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并分析这些特性以获取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信息。以下是一些遥感的基础知识:

遥感原理

遥感通过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部分能量与地面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被传感器捕捉。传感器记录这些能量,并将其传回地面形成遥感数据。

遥感分类

按平台分类

地面遥感:利用地面上的传感器进行观测,如地面摄影测量、地面光谱仪等。

航空遥感:利用飞机、无人机等航空器搭载传感器进行观测,具有高灵活性和高分辨率。

航天遥感:利用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搭载传感器进行观测,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连续的地球观测。

按探测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利用紫外线波段进行遥感,波长范围为0.01~0.38μm,对油污染敏感,探测高度在2000m以下。

可见光遥感:利用可见光波段进行遥感探测,波长范围为0.38~0.76μm,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红外遥感:利用红外线波段进行遥感,波长范围为0.76~1000μ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微波遥感:利用微波波段进行遥感,波长范围为1mm~1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影响。

按轨道高度分类

低轨道遥感:轨道高度较低,覆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

中轨道遥感:轨道高度介于低轨道和高轨道之间。

高轨道遥感:轨道高度较高,覆盖范围大,但更新速度较慢。

遥感系统组成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这五大部分。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是指电磁波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分布,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进行探测。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应用领域。

大气校正

大气条件可以显著影响遥感数据的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大气校正以消除大气层对电磁波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地面信息。

遥感数据类型

遥感数据类型包括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如影像,矢量数据如地理坐标等。

遥感应用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

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遥感的原理、分类、系统组成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数据获取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