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灵活用工服务有哪些法律法规更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灵活用工逐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为了规范灵活用工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正规灵活用工服务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本文将梳理我国正规灵活用工服务的法律法规更新情况,以便为广大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参考。

一、劳动合同法修订

2013年,我国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涉及灵活用工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2. 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但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协议。

  3. 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小时计酬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日。

  4. 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的社会保险: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依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关于灵活用工的司法解释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其中涉及灵活用工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非全日制用工的认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可以认定为非全日制用工。

  2. 非全日制用工的加班费: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每月工作时间累计超过48小时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其工资的50%支付加班费。

  3. 非全日制用工的解除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三、关于灵活用工的指导意见

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涉及灵活用工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鼓励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方式: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依法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 规范劳务派遣: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管,严禁劳务派遣单位从事业务外包,切实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3. 优化业务外包:鼓励企业依法开展业务外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关于灵活用工的专项政策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涉及灵活用工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鼓励平台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方式:平台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依法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 保障平台企业用工权益:平台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3. 优化平台企业用工环境: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权益。

总之,近年来,我国对正规灵活用工服务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不断更新和完善,旨在规范灵活用工市场,保障劳动者权益。企业和劳动者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法规,依法合规开展灵活用工,共同推动我国灵活用工市场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人力资源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