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基础测绘

基础测绘是指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各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的测绘活动。它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以及建立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测绘的核心内容包括:

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以及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

基础航空摄影:

通过航空摄影获取一定区域的地物、地貌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资料,反映国土资源的分布情况。

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的信息,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包括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用图。

建立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成并输出各种基础地理信息。

基础测绘成果包括基础控制测量数据、基础航空影像、卫星遥感影像、基本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这些成果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理信息支撑,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保护、应急救灾等领域。

建议:

基础测绘是测绘工作的基石,对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基础测绘的定义、内容和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