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其人作文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是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出生于江苏涟水,后徙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吴承恩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年轻时即受到督学使者的赞扬,以文名著于乡里。他好奇闻,阅读大量的野言稗史,受到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又喜读“善模写物情”的唐人《传奇》,从中吸取营养。这对他《西游记》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吴承恩在科考中并不顺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的故居,作为淮安人的我,怎能不去看一看呢?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位于古镇河下打铜巷的吴承恩故居。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吴承恩故居是由故居主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部分组成的。”
吴承恩所创作的《西游记》家喻户晓,名扬中外。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吴承恩从小就被认为“不师而能”,他还爱阅读六经、诸子百家的书籍,因而有“小学士”之称。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晚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