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简介
良渚是 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个地名,位于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良渚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其名称来源于古代地理特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即良渚文明。良渚文化于1936年首次发现,1959年命名,存在年代距今5300—4300年。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实物依据,城分三重,占地630多公顷,外围水利工程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之一。出土的精美玉器、炭化稻米等文物,见证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稻作农业的兴旺,以及手工业的发达,反映了社会分工的复杂化。良渚遗址群所体现的“良渚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良渚街道(原良渚镇)位于杭州西北郊,距杭州市区约十五公里,区域面积103.1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3个社区,户籍人口9.4万,流动人口12.9万。良渚街道是杭州市“一主三副六组团”总体规划中“良渚组团”的中心,境内有安溪瑶山遗址、良渚博物院、杜甫桥、沈括墓、东明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